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评论
新时代仍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写在“5·12”汶川地震发生10周年之际
2018-05-09 | 作者: 张维宸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但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均能有序进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前的多年里,政府在龙门山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这些地质调查成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各界开放使用。同时,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地质工作者又深入灾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处置,向灾区人民讲解地震发生的真相,为灾区人民排除后顾之忧,为灾区重建进行前期调查。而且,地震发生10年来,龙门山地区地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灾区重建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也不可能离开地质工作“开路”。

  地质工作是先行性、基础性工作

  1952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地质工作要大发展”的方针。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初听取地质部工作汇报后指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质工作要提早一个五年,一个十年计划。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

  正是由于地质工作的提早部署,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及时公布了地震灾区所有可供使用的地质资料目录和测绘资料目录,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大规模的应急服务工作,为抗震救灾提供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大大减小了地震带来的损失,为灾后的快速重建创造了条件。

  “工业粮食”能否立足国内需要设置地质工作投入最低红线。工业化以矿产资源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无论哪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体制如何,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地质工作为解决矿产资源保障和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又是以大量的地质工作投入为前提的,“工业粮食”要不要坚持立足国内?能不能立足国内?这对地质工作者来说,至今还是一个挑战。工业化、城镇化……,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我们总在说“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合理;分布相对集中,但与经济区域不匹配;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但科技的进步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这种不合理、不匹配、不均衡。在这个知识不断迸发的时代,先进的找矿理论、先进的找矿技术、先进的采矿设备以及先进的矿产资源管理方法不断面世,“工业粮食”能否立足国内,也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的问题。地质工作是“工业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起着“先头部队”的作用,同时,又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并且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要实行最严格的地质工作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地质工作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设置地质工作投入最低红线,规范有序推进矿业权流转。

  矿产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勘查始终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矿产资源安全,要解决好谁来找矿的问题。要加大强地质、惠地质、富地质政策激励力度;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地质工作者找矿有积极性、让矿产资源富裕地区抓找矿有积极性。

  地质工作进入“大地质”新时代

  地质工作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0年了,地震给地质工作上了一堂深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那就是,地质工作在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同时,还要较好地解决环境问题。不仅自然灾害预防和处置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环境地质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之一。这是时代赋予地质工作的又一神圣使命。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决定批准由自然资源部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标志着“大地质”新时代的到来。

  地质工作需要解决“大地质”新时代问题。“大地质”新时代的到来,自然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相互交融。“大地质”新时代问题不仅仅是地质和地理的统一问题,而且包括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还包括“互联网+地质”、“智能地质”、“生活地质”等问题。新时代的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管理的升华,将开启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行业管理新时代。“大地质”新时代需要继续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围绕重要经济区域、重点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系统开展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

  在汶川地震发生10周年之际,展望“大地质”新时代,地质工作也需要以构造地质为龙头,开展多目标、综合性的全国地质结构全面普查,对危险的居住地进行搬迁前的调查工作。摸清陆域、海域矿产资源潜力和国土空间承载力,进一步做好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同时,需要继续加强地质地理资料统一汇交管理,构建统一的国家地质地理资料数据中心,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我们没有忘记“5·12”汶川地震,新时代仍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全国地质资料馆给北京市民送上科普大礼包
· 一部展示中国世界地质遗迹的经典画册
·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手册编撰工作启动
· 首期城市地质业务培训研讨班在蓉举办
·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地矿局局长王建明谈地勘行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