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要闻播报
创新撬动矿业未来——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综述
2018-06-20 | 作者: 于德福 甘凤伟 |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到

  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完成了由过去单一的“比块头”到“块头品质一起比”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理念由有色地勘系统扩展到全国地勘队伍的话,新的“呆矿”将不再会有出现的机会。  

  矿,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但要找到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业内人说这是“睁眼干着看不见的活”。  

  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评比,出现了大丰收的喜人形势。深入透视可以发现,要把“看不见的活”干好,就得依靠科技创新。  

  为老百姓致富找靠山  

  一个矿业权范围内就提交铜金属量1097.92万吨、伴生金金属量37.00吨、伴生银金属量2609.29吨。  

  更令人兴奋的是,矿床边深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一是钻探工程虽然穿矿厚度800多米,但仍未穿透矿体,矿体到底有多厚还有待今后实施深孔钻探验证;二是目前工程表明,相邻两矿业权矿体“愈合”的态势明显,两个矿业权范围内的矿体极有可能就是同一个。  

  这就是由中铝矿产资源公司提交的《西藏自治区改则县铁格隆南矿区金铜矿普查报告》成果。仅以目前成果看,已达到世界级铜矿的规模。若再继续深化、及时转化,这里必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铜资源供应基地。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提交的《新疆温泉县哈尔达坂—托克赛一带铅锌矿普—详查》成果,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成果在矿体周边和深部均未圈闭的情况下,即提交铅锌金属量105万吨,且矿体分布集中、矿石品质好、易采选。  

  这一成果是我国在西天山找到第一个层控型铅锌矿,它撬开了西天山大型富矿的天窗,也为边疆多民族聚集区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专家测算后表示,仅以目前成果就可以当地建一日处理2000吨矿石规模、稳定生产40年的采选企业,在为当地提供近400人的直接就业机会的同时,每年还可为地方贡献4000多万元的税收。  金山银山,老百姓致富的靠山。本届斩获一等奖的13个大矿,其实就是有色地质人为资源所在地老百姓找到的13座大靠山。  

  而这些靠山,除广东、江苏、河南3省各一座外,其余9个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擦亮一双双“透视眼”  

  中国常说上天容易入地难。  

  地质找矿就是一项入地的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依靠科技创新,地质人硬是为自己打造出一双双“透视眼”,让隐藏在地下的宝藏现身,使其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以已进入世界矿床俱乐部的铁格隆南成果为例,早在20世纪中叶,西藏地质五队就进入改则县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虽发现了以多不杂和波龙为代表的众多好找矿线索,但受体制、机制、投资强度特别是科研工作等因素约束,找矿工作一直未能出现更大的突破。在上一轮矿产勘查热潮中,中铝矿产资源公司进入后,组建了以硕士、博士为主体的项目管理团队,继续委托熟悉当地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情况的西藏地质五队承担地质工作,还自筹科研费用,与一直致力于西藏斑岩铜矿勘查研究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唐菊兴研究团队紧密合作,设立多个科研项目开展矿区矿产成因、成矿规律等研究。  

  专业科研机构、高素质团队、长期在一地深耕细作的地质队伍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科研新机制,擦亮了透视多龙矿集区厚覆盖层的慧眼,最终找出铁格隆南超大型铜矿。  新疆哈尔达坂大型铅锌矿的突破,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功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疑惑大矿不过国境,因为在同一成矿带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已发现捷克利、乌谢克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床,但中国境内层控型铅锌矿却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  

  新疆有色地研院申请到自治区资源补偿费项目后,以具有快速发现特点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开道,圈出了以哈尔达坂和托克赛为中心的铅、锌、银等多个综合异常。随后,他们从找矿思路,找矿手段、方法、技术组合,综合研究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擦亮了透视西天山的慧眼,也为自己配置了撬开天窗的撬杠,实现了西天山层控型铅锌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同时为整个西天山迎来更大的突破提供了借鉴。  

  内蒙古赤峰,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基地,但20多年来一直没有大型铜矿面世。打破这一沉寂的,是由内蒙古有色四队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矿区铜矿普查》成果。  

  赤峰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银、铅锌、铜、锡、钨、钼、铬、铷锂(铌钽)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影响,该区韧性剪切变形十分发育,普遍遭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加之该区草原覆盖厚、露头少,深部矿产信息显示弱,找矿难度成倍增加。在找矿行动中,内蒙古有色四队合理有序运用地质、物化探及探矿工程,深入综合研究物化探异常,大胆布置探矿工程,及时总结调整工作布署,从而为自己打造了一双透视草原的慧眼。找矿行动中他们形成的有关新认识,如化探土壤测量仍是覆盖区最有效的找矿手段,但要注意采样方法的试验,要注意低背景下弱异常的分辨和地质检查,要合理解释物探激电异常,避免对矿体位置的误判等,也为在该区今后找到更多铜矿提供了借鉴。  

  煤下铝这一新矿产种类的提出,其实就是科技创新的结果。河南西部分布有大批煤矿,豫西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供应基地。进入新世纪后,河南有色在深入研究后认为,该区煤炭资源之下应还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可作为河南铝工业发展的后备基地。  

  在这一创新认识指导下,河南有色提出了煤下铝的概念,并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实现了多个煤下铝找矿突破。本次由河南有色六队提交的《河南省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普查报告》成果,就再次对这一创新认识进行了生动诠释:在省厅备案资源量为:全区共探获工业铝土矿资源量14920.1万吨,其中(331)+(332)+(333)资源量10289.2万吨,超过5个大型铝土矿床。同时,贯彻综合勘查的理念,还提交共伴生矿产资源量:耐火黏土矿5770.9万吨、铁矾土11757.1万吨、菱铁矿2839.3万吨;赤铁矿650.7万吨、镓金属量1.53万吨、轻稀土氧化物12.91万吨。  

  鼓励更多更好突破的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储量论英雄”的找矿成果奖。通俗地说,要参加这一奖项的角逐,就是要把自己找到的矿拿出来和别人“比块头大小”。  

  在矿产品价格走高时,单一地比块头大小是有一定经济技术基础的。但是,当矿产品价格回落,同时还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时,块头大并不一定就有转化优势了。  适应这一形势,随着本届评比工作的结束,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也完成了由过去单一的“比块头”到“块头品质一起比”的根本性转变。在本次评比中,来自地勘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评委们在审查各报奖成果,就更加注重比内在品质,即在比矿产资源储量大小的同时,更要比资源储量是新发现还是老矿区周边和外围新增、找矿难度大小、找矿的科技含量高低、开发利用条件优劣等经济技术指标。简而言之,就是获奖等级越高,代表的是找矿科技进步水平越高、成果转化越容易。  

  而这一变化,无疑将会对我国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使地质找矿人员更加重视找矿过程中的科技进步、更加重视找矿成果的转化前景。  

  倘若这一理念再由有色地勘系统扩展到全国地勘队伍,新的“呆矿”将不再会有出现的机会。  

  从这一意义看,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也将成为我国鼓励地质人员积极科技创新的平台,鼓励大家找到更多更好矿产的平台。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我国矿用装备进入“绿色+智能”时代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或迎风口
· 煤炭钢铁去产能还要迈过几道坎
· 工业固废利用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 安全绿色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