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保障资源供应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日前印发《2018年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18年的目标任务,并做出工作部署。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铀、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1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至此,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上升为国家行动。
“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这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立的三个阶段性目标。记者从广西国土资源厅了解到,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广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国家、省级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有力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找矿目标。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西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5%,其中社会资金占55%。除锑、钼、铟外,其他矿种均完成了5年目标任务,银、铜、镍、稀土、高岭土、水泥用灰岩6种矿产提前完成10年找矿目标。2017年,广西继续投入地质勘查资金4.1亿元,新增了一批矿产资源储量,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
矿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立足自治区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深入贯彻《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精神,在自治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地勘单位、矿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圆满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目标任务,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新增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主要新增了以下六大资源基地:崇左地区铝土矿资源基地,桂中地区铁铝矿资源基地,桂东南和桂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基地,天等龙原-德保那温锰矿资源基地,合浦地区高岭土矿资源基地,大新县弄屯、象州县妙皇等铅锌矿资源基地。
据了解,广西主要固体矿产找矿成果也相当丰硕,到2016年底,新发现64处大型、76处中型矿产地,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此外,在老矿山找矿方面,也成果显著,开展老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在19个矿山中新发现大中型矿床5个、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稳定就业人员1万余人。老矿山找矿丰富和发展了找矿预测理论,带动了深部勘查技术方法进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开发向纵深拓展,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上述数据显示,到2016年,广西基本实现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的“五年有重大突破”的第二阶段目标。2017年,广西继续投入大量找矿资金,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达大中型矿床7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
资料显示,2017年,广西探获重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333及以上)(不含储量核实新增量):金金属量18吨,银金属量1232吨,铅金属量16.9万吨,锌金属量12.34万吨,铜金属量4.46万吨,镓金属量2716吨,钨金属量2.82万吨,铝土矿矿石量546.36万吨,锰矿矿石量254万吨,硫铁矿矿石量2723万吨。
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了解到,在取得“五年有重大突破”找矿成果的同时,广西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程度也显著提高,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保持快速推进势头。到2016年的五年间,广西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9万平方千米、矿产远景调查2.1万平方千米、区域地球物理调查1.6万平方千米、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6万平方千米、遥感地质调查15万平方千米、水工环地质调查1.35万平方千米、1∶5万航磁地面调查28.5万测线千米。
此外,广西1∶5万区调累计完成11.6万平方千米,由“十一五”末期覆盖全自治区面积的30.6%提高到49.25%;圈定物化探异常3000多处、矿化点约1000处、找矿靶区500余个,提交基础地质成果资料1批,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快速推进广西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是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新发现。到2016年的五年间,广西油气、页岩气调查陆续在新区新层系取得重大进展,预测广西北部湾北缘盆地油气资源量总量0.75亿吨,有中型油藏规模;查明广西境内主要页岩含气层系,圈定桂中坳陷、右江盆地页岩气找矿重点远景区2个,估算页岩气资源量3.2万亿立方米;罗城南平等地煤炭勘查,完成钻探3万米、新发现煤产地3处,提交资源储量0.87亿吨;苗儿山铀矿勘查完成钻探3.8万米。这些能源矿产成果的取得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保障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2017年,广西累计投入基础地质调查资金5458.2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127.2万元,占比38.97%;地方财政投入3229.06万元,占比59.16%;社会资金投入102万元,占比1.87%。2017年度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共26个,其中,新开9个,续作17个。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共3215.8平方千米,全自治区累计完成119791.8平方千米,覆盖全自治区面积约50.61%;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共6117.5平方千米,全自治区累计完成20136.5平方千米,覆盖比例8.49%。发现一批矿化点,优选出一批具有找矿意义的重要异常。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是地质工作的灵魂。广西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依靠科技创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指导找矿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引领找矿向新区新类型拓展。开展广西整装勘查部署选区及成矿规律综合研究,建立构造-蚀变-矿化调查及预测方法体系,创新了内生金属矿产的找矿预测与勘查技术方法,对推进广西找矿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是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有效指导地质找矿。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完成全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掌握了19种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编制全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科学部署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三是攻深找盲、深地勘查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地质勘查深孔钻探配套技术应用研究,总结和探索出适合广西中深部(孔深1000米左右)找矿勘查钻探施工设备与配套技术工艺,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地质找矿攻深找盲的能力。
四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广西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三率”水平显著提高,煤炭采区回采率达到86%,铁矿、锰矿、铜矿回收率分别达到88%、88%和92%,与“十五”末相比,煤炭采区回采率提高了12%以上,黑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提高了8%。建立主要矿产“三率”指标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铁矿、锰矿、锡矿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新时代找矿突破继续发力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决胜期。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广西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
受全球经济下滑、国际矿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和全国矿产勘查形势一样,广西的矿产勘查投入也下降明显、矿产资源保障约束趋紧,市场开放程度不够、深化资源管理改革任务艰巨,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指导找矿能力不足,项目管理与质量监督尚待加强等问题,制约着新时代地质找矿突破工作。
为了统筹开展广西地质找矿工作,继续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广西境内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广西国土资源厅日前印发《2018年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2018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计划投入中央财政资金6579万元,实施项目23个;投入自治区财政资金近2.5亿元,实施项目74个。
据悉,广西2018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基础调查工作,提高广西基础地质调查水平,力争在页岩气方面取得突破;矿产勘查以铝、锰、铅、锌、金、银、铜、锡等为主攻矿种,兼顾新能源矿产及广西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非金属矿产等矿产勘查工作,预计提交矿产地1处~2处;继续加快推进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富硒富锗土地质量评价成果信息;加大科技攻关,开展铝土矿与三稀元素、金矿和铀矿等成矿规律研究,从理论研究出发,指导找矿突破;安排1∶5万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力争为当地城市建设及海岸生态环境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安排19个县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县域地灾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方案》设定的计划,广西将围绕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自治区重点勘查区和南岭、右江、桂东-粤西等重要成矿区带部署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加强环北部湾南宁、北海、湛江1∶5万环境地质调查、北海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和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等相关工作;加强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详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