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要闻播报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纪实
2018-06-23 | 作者: 王琼杰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河南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地处中国地理位置中央、可辐射征战四方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河南千里沃野,万顷平畴,十分富庶,素有“中原熟,天下足”之称,所以至今仍被誉为“中原粮仓”。

  “中原粮仓”,实至名归,责任重大。地处中原的河南,多年来,粮食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二,小麦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举足轻重,每10碗中国粮,有一碗产自河南;每4个馒头,有一个用的就是河南面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原粮仓”功不可没。

  对“中原粮仓”,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河南尉氏视察麦情时再三叮嘱道:“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把河南粮食、小麦抓到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希望。这是河南的贡献,也是奉献。”

  话落尉氏,意指中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对“中原粮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打造更绿色更安全更高效的“中原粮仓”,是中原儿女落实习总书记在视察河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原大地贯彻习总书记近期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新时代肩负新重任。在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攻坚战中,作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牢牢把握服务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确保“中原粮仓”绿色安全为己任,以农业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为抓手,按照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要求,利用原来承担完成的河南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一系列成果,全面开展了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产品样品采集进度居全国第一,总体完成质量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受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详查办的充分肯定。

  焦灼的太阳烘烤着六月的中原大地,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醉人的麦香遍地飘荡。

  骄阳似火热浪袭,夏收正酣采样急。在豫东商丘永城市苗桥镇的麦田里,有几个头戴草帽的特殊“农民”正在挥汗如雨地紧张忙碌着。他们争分夺秒,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手持仪器,有的挥镰收割,有的专心记录……尽管汗水湿透衣背,黝黑脸庞在毒辣阳光和高温热气蒸烤下变得通红,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接受不远处树荫的诱惑,因为他们正与身边隆隆声响的收割机在拼时间、抢速度。这只是河南省地调院开展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小麦样采集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两年来,河南省地调院组织41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0名高级工程师、38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成11大战区,动用100余辆野外用车在河南1.85亿亩农用地上共采集表层土壤无机样品18492件、表层土壤有机样品3100件、深层土壤样品207件,制备土壤样品18437件。该院在5月17日~6月2日短短15天时间内,采集小麦样品4556件,总体质量和进度稳居全国前列。

  “地调院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以此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地质工作‘三服务’水平,坚决打赢土壤污染详查攻坚战,努力开创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新局面。”河南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轲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项目组全体人员的滴滴汗水最终化成了无限荣耀,取得的各项成果获得了原环保、国土、农业三部委专家的高度评价,河南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受到了全国土壤详查办和原环保部土壤司的赞扬和肯定。

  统思想谋转型

  开辟生态农业主战场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前提和基础,也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加之部分地区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致使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有关统计显示,全国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有专家估算,平均到每一个中国人,每年会分摊到2.67千克农药。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治理已刻不容缓,从2013年的湖南“镉大米”到2016年的常州“毒地”事件,每一次类似公共事件,都深深触痛着公众神经,都在提醒我们土壤污染的严峻现实。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新时代地质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部署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而作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战线上的一支劲旅,河南省地调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来,他们积极围绕河南省实施“三区一群”重大国家战略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聚焦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创新地质调查绿色发展方式,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和使命,持续强化矿产能源勘查、农业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尤其是在保护土壤资源生态环境、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打造绿色安全“中原粮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河南生态文明建设。

  事实上,早在2003年至2013年,河南省地调院就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完成了河南省平原和丘陵地区10.3万平方千米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通过对15万余件土、水、生物等样品的54种元素指标进行高精度测试,技术人员获得了100多万个数据,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建立了本省土地地球化学数据库,并据此对全省耕地质量总体状况形成了初步认识和基本判断。

  “通过调查,查明全省无污染耕地1.08亿亩,新发现1439万亩绿色富硒耕地,同时圈定了污染土壤范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院长张古彬表示,这次调查是迄今为止河南省系统组织完成分析元素最多、调查精度最高、执行标准最严的一次专业调查工作,获得的大量省情数据翔实系统,对河南省发展特色农业乃至国土资源空间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河南省地调院这次调查的成果应用得并不充分,转化效果也不明显。

  好雨知时节。2016年12月,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要求各省2017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各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201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详查。

  这对河南省地调院而言,不啻是大旱之时迎云霓。“这是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深化农业地质,加快已有成果转化,开辟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新战场的绝佳机会。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新的领域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转型升级。”在该院领导班子会上,张古彬掷地有声地说。张古彬的提议得到了该院党委书记李振国的鼎力支持。在随后的该院党委会上,这一方案得以顺利通过。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从传统的地质找矿主战场转向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新战场,到底有几分成功的把握?历史原因造成的各部门分割独立、“井水不犯河水”,而环保、农业等部门都有自己专业的机构和队伍,且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监测技术体系,我们一个“门外汉”能不能“挤”进去?项目资金这么少,投入又这么大,究竟划算不划算?一系列疑问和担心不时充斥于耳,在私底下散播。

  除了上述妄自菲薄的畏难情绪外,一些盲目乐观的轻视思想也不容小觑。有部分干部职工认为在青藏高原那些环境艰苦恶劣的地区都完成了地质调查工作,如今在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开展取样岂不是小菜一碟?

  找准症结后,河南省地调院双管齐下,一方面派出得力人员积极与河南省环保、农业部门对接,寻求合作的空间和机会;一方面通过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党员大会、中层干部会、技术骨干参加的“诸葛亮会”来统一思想,集思广益。

  该院多年培育的专业技术优势,平时积累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在此时派上了用场,成为了他们成功取得土壤污染详查项目的致胜“法宝”。

  “为及时配合环保部门工作部署,在工作前期,我们就主动派出4名技术骨干进驻河南省环保厅提供技术服务,保证讯息无障碍流通。经过近1年的深入接触,河南省环保厅对我们有了新的认识,高度认可我们的技术装备、先期成果及服务意识。”张古彬说,“项目费用虽然只有4000万元,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但作为一支公益性地质队伍,支撑服务国家和省内重大战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调查,不仅带动了先期成果的转化,也为我们成功转型锻炼了队伍,找出了一条新路。”

  谈起该项目的成功争取,河南省地调院副院长冯翔更是感慨万分:“‘十一五’以来,由河南省地调院承担完成的河南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一系列成果为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范围的确定提供了大量系统详实的资料。同时在《河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探讨编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河南省环保、农业等部门沟通、配合,主动服务,参与了详查方案的策划编制。经河南省环保厅、农业厅、国土资源厅、地矿局四部门多次会商,最终制订了《河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并明确,本次详查的点位布设核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等工作由河南省地调院承担实施。”

  强保障重核查

  布设点位力求科学准确

  2017年年初,在接到《河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分配的工作任务后,河南省地矿局高度重视,决定由副局长禄丰年亲自指挥督导该项工作有序推进。。

  “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河南省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做好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而详查点位的布设核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等工作是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河南省地调院深知责任重大、重任在肩。”张古彬丝毫没有流露出项目取得后的喜悦,因为他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全院誓师大会上,张古彬铿锵有力地说:“务必以扎实进取的作风,只争朝夕的劲头,破釜沉舟的气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物化探中心主任马振波临危受命,面对这个从未涉足过的新课题,拍着胸脯表态道:“一定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任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所承担任务的有序推进,该院成立了由院长张古彬亲自挂帅、副院长冯翔任负责人的项目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腾出会议室作为项目指挥部,在登封卢店老基地高标准建造了占地60亩的样品制备流转基地,并针对详查任务和工作特点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保障详查工作按时依规开展。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李兴国多次听取项目工作汇报,并对卢店样品制备流转基地建设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帮助。

  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准确布设是完成调查的基础和关键,河南省地调院深谙此理。他们牢牢把握点位布设工作的正确方向,精心布设点位。

  “点位布设事关详查全局,工作极其繁重,既无经验可以借鉴,又无先例可以模仿,当时真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回想彼时的情景,项目组信息技术专家解庆锋记忆犹新。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缺乏经验,就在实战中积累;没有先例,就在创新中树立。项目组成员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按照技术规范,依据国家卫星应用中心提供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和河南省农业厅提供的小麦种植结构分布图,同时参考“谷歌地球”影像,牢牢把握住河南省农用地详查点位布设的正确方向,精心布设点位,尽力确保点位合理合规。为了节省时间,全体人员点外卖、啃馒头、吃泡面,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像小马过河一样摸索着艰难前行。

  长期的伏案,忘我的工作,解庆锋腰椎严重变形,有时实在疼痛难忍,就用枕头来支撑。项目技术负责人马振波因长期高强度工作突发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医,医生检查后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可是他却仅仅在医院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不顾众人劝阻,自行签字出院。

  一次又一次提交专家审核,修改;野外实地核查,修改;根据各地市反馈意见,再修改,最终共布设表层土壤样点19533个、深层土壤样点209个、小麦样点4818个、水稻样点76个。2017年10月,布设成果成功入库,按时完成的《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方案》受到了赞扬和肯定。

  战高温抢工期

  采集质量确保万无一失

  真实准确是项目的生命。采样点位科学布设后,精准取样是关键。这对野外取样人员来说,既是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土壤采样不是随意挖个坑,采点样就可以了,而是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每一个采样步骤都可通过系统追溯,每一个样品都有惟一的二维码身份标签。遇到因各种原因导致原布设点位发生变动的情况,还需工作人员再次踏勘、调整、修改、报上级审核通过,才能完成采样工作。”张古彬介绍。

  时间极其紧迫,容不得半点耽搁。一声令下,500多人的庞大队伍迅速集结到位。此时此刻,没有了性别之分,也没有了老中青之论,他们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作为一名光荣的项目组成员,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经过集中培训,他们分赴野外一线,开始了紧张的取样工作。

  项目野外采样组组长李胜昌,项目一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对妻子、孩子爱与愧疚并存的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高质量高标准地把河南省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做好。项目组野外技术负责人司法祯,既要紧盯管理系统,又要随时帮助野外采样组解决遇到的问题,一天十几个小时在接打电话和操作计算机之间转换。

  这次野外工作一干就是七八个月,风雨无阻,寒暑不停。采样途中有无数的障碍,带尖刺的酸枣树,崎岖泥泞的山路,暴雨后的泥石流,意外刮起的狂风沙尘,还有突如其来的人为因素等,这些“不速之客”,让采样工作雪上加霜。项目组全体人员凭借坚强的毅力,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河南的大地,用智慧、耐心和决心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保证了前期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质量和进度在全国位于前列。

  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2018年的农产品采集,更是一项比土壤采集还要惊心动魄的工作任务。“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这是一场与体力比拼的战斗,这更是一场智慧与品格的考验。”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禄丰年感触良多地说。

  小麦由于其特殊性,采集需要恰到好处的时间,既需要天公的配合,又需要农民兄弟的支持,还要与全省投入的18万台收割机赛跑。早在今年4月份该院就被甲枕戈,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先是组织数百名技术骨干进行严苛的培训,人人考核过关,尔后又严密部署,成立了由河南省地调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项目督导组和由技术专家和中层干部组成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该院领导班子更是立下军令状,表示要严防死守,不让一个样品漏网。

  “收麦如战场,虎口把粮夺”。为了严控样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该院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多次赴麦收一线督导质控工作。项目部在恪守《河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更加严苛的纪律,要求落实责任到每一个采样者。对自己分包的片区,要先去核查有无小麦、是否需要移动调整点位、小麦成熟的大致时间及是否有病虫害和霉变。小麦快成熟的时候,要每天到采样点复查,并发回复查照片。为了节省小麦样品采集时间,各个小组提前进行踏勘,保证每个样点的位置、交通情况熟谙于心,每个样点的小麦成熟情况心中有数。为了更精准地把握小麦成熟时间,有的小组甚至每天都要去各个样点观察。踏勘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也不轻松。盛夏时节,身处麦田,头上烈日暴晒,身边热气蒸腾,汗水瞬间湿透衣衫。对采样标准了熟于心的工作人员,找位置、量距离、称重量,每个环节都保证高质量完成。

  为了鼓舞士气,克服厌战情绪,河南省地调院开展了小麦采样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在11大战区激烈鏖战中,根据各采样小组的日采样数量统计表,评比出每日之星、每周之星。前方不停发来“战报”:“新乡战区张军阳小组,5月28号采集小麦样品28件,勇夺日采集样第一,特此进行通报表扬”。“5月29日,样品采集前三的小组分别为矫适之25个、文明世21个、朱瑞祯18个”……111个采样小组你追我赶,士气高涨,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暑热,忘记了饥渴,拼尽全力争当每日之星、每周之星。

  在这次农产品采集大会战中,许多女职工主动请缨要求加入采麦队伍。家里带病的老人,稚嫩的娇儿,羁绊不了她们去为河南省土壤污染详查做贡献的脚步。在这道靓丽的巾帼风景线中,有身患糖尿病怀揣胰岛素的,有刚刚安顿好家中生病老人的,有千叮咛万嘱咐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的,她们白天出去质检,晚上整理资料,每天工作时间都近18个小时。

  前方战斗正酣,后方保障有力。后续的样品风干、加工制备工作也一样不轻松。为保证样品制备流转阶段流程规范化、制度化,河南省地调院在登封卢店高标准建设了占地60亩的样品制备流转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地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兴国高度重视,多次前往卢店样品制备基地检查。基地建成后受到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各级领导专家和全国土壤详查工作相关单位的一致称赞。

  由于样品数量巨大且有保存时间限制,为避免样品失效,减少样品积压,样品加工小组身在二线想一线,在闷热的制备间里,忍受着粉尘的侵袭加工样品。为防止小麦样品霉变,制备出高品质的样品,他们吃住在基地,边晾晒边加工,还要时刻防范天气突变。

  在紧张的20余天时间里,河南省地调院领导班子高度戒备,手机24小时开机,时刻准备处理解决各种突发紧急状况。超高负荷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使项目技术负责人马振波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瘦了整整一圈。

  河南地质多英豪,土壤详查树丰碑。截至6月2号,河南省地调院15天采集小麦样品4556件,采集完成进度全国第一,完成质量通过国家详查办现场巡查,确保了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质量和进度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受到生态环境部、国家详查办的高度赞扬和河南省污染详查办公室通报表扬。

  6月14日,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刘晓文带领的国家详查办督导组赴河南省督导调研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时,对河南省地调院在详查工作中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河南地调院作为详查工作主要承担单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样品采集、制备等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成绩来之不易,汇聚了所有参与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刘晓文特别表扬了河南小麦样品采集工作,他说:“河南负担着样品数量最多、采集窗口期最短、采样难度最大的任务,是国家详查办最关心的省份之一,河南地调院在河南详查工作的关键时期,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小麦采集任务,工作进度全国第一,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禄丰年检查指导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小麦样品采集工作时为之动容,特赋诗一首:夏日抵临太行南,小麦采样战犹酣。骄阳似火何所惧,酷暑难耐志愈坚。五百地质英豪人,转战全省各市县。一百余组老中青,巾帼红衣风景线。为党为国为民生,土壤详查多贡献。美丽河南梦圆时,吾辈当骄傲九天!

  而在张古彬看来,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更为久远。“这次土壤污染现状详查项目的实施,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大练兵,既盘活了原来的资料,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又为下一步我们涉足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储备了技术,锻炼了人才,开拓了思路,为今后的地勘单位的业务拓展、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为了习总书记的嘱托,为了中原大地的丰收,为了“中原粮仓”的绿色安全,河南省地调院奏出了与新时代同步的最强音。我们坚信,经过这一轮的锤炼和洗礼,该院今后将充满无限的希望,把无穷的智慧贡献给美丽河南乃至美丽中国建设!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7018米!在地球纵深书写中国智慧经典
· 别让经费管理卡锁住野外工作半径
· 柴达木绿色找矿勘查大会战启动